搜索

您的关键词

农大人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大人物 > 正文

  张元龙(1910~1966),河南封丘人。1936年河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1941年任讲师,1947年任副教授,1957年任教授,曾任农学系副主任。

1936 年河南大学农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历任助教、讲师,1950 年至 1966 年在河南农学院农学系任副教授、教授、河南农学院农学系副主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等职,同时任河南省政协委员。

张元龙在科学研究上开拓进取,硕果累累不辞辛劳地奋斗在科研的最前端,为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 年由张元龙牵头在河南农学院组成了微生物课程组,后成立了微生物教研室,在微生物领域又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教学实力的教师队伍。而且,他还很重视教材建设,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厚积薄发,于1958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张元龙的《微生物学》一书,该书后被指定为全国微生物教学参考书

三十余年的风雨道路,使张元龙成为一名出色的微生物学家。1964 年张元龙在北京参加微生物专业会议期间,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景留念。

张元龙也非常注重科研与实践的结合。60 年代时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小麦根际微生物和豆科植物固氮项目,取得很多成果,在全国核心刊物《微生物学报》上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并于1964 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微生物学大会上作了题为《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的学术报告,整个报告共引用中外文资料 203 篇。他在报告中讨论了自生固氮细菌的分类问题,其分类中的有些论点和国际现行分类系统某些理论不谋而合,如固氮螺菌 Azotosprillum。上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在全国均属先进,并已被国际承认。张元龙还不辞辛劳地先后选出了大豆根瘤菌和小麦根际自生固氮菌的优良菌种,大大提高了大豆、棉花等农作物产量,还有他的细菌肥料的简易生产法,这些成果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很多省市,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在1959 年“低标准瓜菜代”时期,他还发挥了微生物学的专长,研制了“人造肉”在省代食品会议上展出。为此张元龙被推举为河南省劳动模范,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