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3月7日,河南巡抚锡良和学政林开暮具折上奏清廷,奏折主要内容为奏报河南大学堂的筹办情形。该奏折于3月25日接到慈禧和光绪的一批上谕:“着即督饬认真办理,仍随时考察,务收实效”。至此,河南筹建大学堂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河南大学堂获准筹建后,校址选在省城开封西北前营门的原游击署衙门旧址,初建时校舍规模不足百间。额定学生二百人,面向省内外考录,土籍、客籍兼收。1902年6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招考学生,1...
河南大学堂改为河南省高等学堂,名额250人,年经费银2.84万两。裁总办、总教习等职,专责监督一人办理。12月,总办布政使延祉离职,总办胡翔林改任河南商务农工总局总办,监督徐仁录继续在任。当年,学生王绍曾赴京师参加科举殿试得中癸卯(1903年)恩正并科进士
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学制系统,史称壬子学制。当年10月份公布的《大学令》第二十条规定:“大学预科须附设于大学,不得独立。”因为由河南高等学堂演变而来的河南高等学校属于大学预科性质,河南这所开办最早、层次最高的学校面临废弃的处境。面对这一局面,时任河南高等学校校长的时经训根据河南省情和民生、发展的需要,向河南提学司请示,提议设法“变通”改办。其理由是:“查专门学业农工商并重,而设学之初应就地方情形...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李时灿为振兴、发展河南农业教育,在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著名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农业学校。校址设立在开封前营门河南高等学堂附近
1927年6月,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在河南省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请求下,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委任徐谦、顾孟余、薛笃弼、凌勉之、李静禅等5人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筹委会委员。经过多次磋商,河南省政府决定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1922年11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名为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1927年7月,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宣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