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学校120周年华诞,校关工委也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走过了30年的历程。去年12月27日,学校召开了“纪念河南农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大会”,全面总结了校关工委30年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
适势而发展
关工委是在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指导广大“五老”配合本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群众性工作组织。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以老同志为主体,开展相关工作。
河南是关工委的发源地,1984年3月,全国第一个关心下一代组织——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1985年2月,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中国关工委1990年5月成立,教育部关工委1991年4月成立, 同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成立,我校关工委成立于1991年9月,是河南省教育系统较早成立的高校关工委组织。关工委的工作方针是“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关工委组织正是适应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应运而生,在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的优势和作用,教育引导、关爱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我校关工委经历了组织从无到有、队伍逐渐壮大、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历程。1991年—2001年为初建探索期:1991年9月19日,我校关工委成立。在校党委《关于成立河南农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校发〔1991〕47号)中强调,关工委要“配合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反和平演变的自觉性”。在这个时期,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关工委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配合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从1994年9月开始,引导大学生成立“三学”(即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着力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在校关工委的建议下,1997年10月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组织退下来的老教授开展教学督导工作;针对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从1992年开始,校关工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共同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在职干部,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在校关工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的指导下,于1999年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咨询辅导工作;1993年初,我校有几位大学生酝酿成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关工委老同志对这一新生事物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同关工委办公室一起办公,解决了他们在活动场所和联系方式方面的难题,3月协会正式成立,从此大学生志愿者与关工委结下了不解之缘;协助附中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在校关工委的建议下,1999年学校成立了附中关工委,开展了“家长学校”、谈心会、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多种形式的活动等等。校关工委1994年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荣获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2年—2011年为稳步推进期:这期间,中央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等文件,教育部党组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的意见》(教思政〔2010〕2号)等文件,省教育厅党组也下发了《关于转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教党〔2009〕57号)。中央8号、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2号文件,为关工委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展了工作领域,尤其是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省教育厅党组57号文件,对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方针以及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加强高校关工委建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我校关工委从组织建设到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及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五老”报告、科技点播台、教学督导、特邀党建组织员、心理咨询、与青年学生“忘年交”等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校关工委2002年、2005年、2010年三次荣获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至今为发展壮大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校发展也迈进了创建以农为优势特色一流大学的新阶段,也是我校关工委全面发展的时期。根据新时代对关工委工作新要求,校关工委强化品牌引领,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 “五老”报告“立德工程”、科技点播台“金桥工程”、教学督导“青蓝工程”、特邀党建组织员“铸魂工程”等工作品牌进一步得到提升,使之更具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征。根据教育部关于关工委工作要主动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体格局的新要求,在关工委成员中充实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老同志,积极探索关工委工作新的切入点。在加强校级关工委建设的同时,根据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关工委要“立足基层、注重实效”以及教育部关工委 “本科院校要做到二级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的要求,更加注重二级关工委建设。2012年我校各个学院全部成立了关工委,实现了学院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学院关工委的成立,为我校关工委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各学院关工委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各具本院特色的关工委工作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关工委工作整体提升。2013年校关工委荣获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农学院、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关工委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农学院关工委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烟草学院、园艺学院、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关工委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顺势而作为
校关工委成立30年来,牢记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本着“学校需要、学生欢迎、老同志能做到”的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配合补充、主动作为,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老同志独特优势和作用,开展具有农大特色的系列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坚持“五老”报告,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
我校“五老”报告团是1997年开始的“百名教授·百场报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1年根据大学生最关心的成长成才、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问题成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名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报告”。
这项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校关工委共同举办,学院负责组织,即由学生工作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然后由校关工委同离退休老同志协商,根据离退休老同志的特长,遴选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学生十分关心、又贴近学习生活实际的报告题目,由学生工作部制定《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专题报告安排表》下发到学院,由学院负责组织。报告结束后由学院写出总结反馈给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再将信息反馈给校关工委,以便改进工作。报告内容涉及理论热点、时事政治、“四史”教育、科技道德、法律知识、学习方法、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方面。
2011年更名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报告”后,邀请老校长蒋建平、原校党委副书记李有田、原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明亮、原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朱振道、原基础部化学教研室主任刘波涛等教授组成第一批宣讲员,以后又陆续增加原林学院党委书记徐宪、原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宋家永、原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李世国、原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吴海峰、原文法学院社科系主任康建利等老同志担任宣讲员。由于“五老”报告团的工作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深受学生欢迎。如老校长蒋建平教授给学生作《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报告后,许多学生都为老校长“家在南方但一生没离开河南、身为领导但一生没离开讲台、工作繁忙但一生没离开泡桐”的高尚精神所感动。林学院学生闵筱筱说:“老校长老骥伏枥,情系河南林业发展,心系学生成长成才,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对知识的执著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李有田教授《坚定理想信念,放飞青春梦想》报告后,烟草学院新生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报告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不仅要知书,而且要达理,要做好人、做老实人、做大写的人。”杨明亮教授《学习大师风范,做创新型科技人才》报告后,国教学院学生司雨迪在学习心得体会中写到:“通过这次报告,我明白了创新精神的巨大作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激励自己,为母校农大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波涛教授在对学生学风问题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学风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作了《大学生面临人生三大课题——成人、成才、成家》,牧医工程学院有个学生说:“刘老师的报告使我认识到,大学就是让我们学会怎样学习的地方,学习是主要的,相比高中,大学有更多自由空间,更应该自觉地学习,如饥食渴地去获取知识。”“教授的话,一次次敲打着我的心,刚进大学时的迷惑一扫而空。”朱振道教授在讲座诗词时,侧重于爱国主义诗词的讲解阐发,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讲到谭嗣同针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愤然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经管学院学生感触颇深地说:“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以后要加强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涵养,提高综合素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5年来成长成才报告已举办专题报告900余场,听报告学生达15万余人次,成长成才报告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五老”报告这种职能部门“搭台”(搭建活动舞台)、关工委老同志“唱戏”(给学生做报告)的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关工委工作“在职为主导、提出工作任务,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开展工作”的精神。2004年我校的“百名教授·百场报告”被收入中宣部、教育部编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例谈》一书。“五老”报告团团长杨明亮撰写的《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征文一等奖, 2014年5月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干部研修班上汇报交流,受到时任教育部关工委主任田淑兰的接见。
办好科技点播台,朝阳夕阳共灿烂
科技点播台是由校关工委、校团委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服务“三农”的社团组织,其前身是1994年3月由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和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创建的“农大服务园地”。为了保证播出节目的质量,校关工委邀请蒋建平、王守正、尹凤阁、张绍文、崔金梅等16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在技术上加以指导。关工委副秘书长、高级农艺师郭应信负责组织协调并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原副校长韩锦峰教授带领老科协常年活跃在“三农”一线,作为科技点播台特邀专家,指导学生服务“三农”。1996年,“农大服务园地”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点播台”,开设有“专家访谈”、“农家参谋”、“农大咨询台”、“致富小窍门”等四个栏目。后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由原来单一的广播节目,逐渐发展成为多种服务方式,即一台:科技点播台;一线:专家咨询热线;一信:飞信平台;一网: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网;一栏:与“农家参谋”杂志联办互动专栏;一带:寒暑假带科技回家乡。近几年来,又开展了微视频的录制和传播。科技点播台针对广大农民朋友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服务形式,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近30年来,科技点播台始终坚持“志愿服务‘三农’,科技点播希望”的初心和宗旨,先后有百名退休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参与录制播出节目560余期,录制微视频300余期,撰写160多万字的农业科普知识,回复全国各地听众来电来信30000余封次,接待全省各地来访500余人次,解答农业生产实际问题53000多个,上传实用技术文章上万余篇,微视频点击量达60000余次,有数万多农户从中受益,数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三农”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增长才干,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报道,称赞其为“农民致富的向导”。2006年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第六届中国百个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称号,2014年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品牌优秀案例”,其经验总结被收入《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十大品牌优秀案例选集》。
参与教学督导,助力促教促学
我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开始于1997年,起初由几位老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到2005年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以后校、院联动共同实施对青年教师传、帮、带,使青年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蓝工程”,形成了由教务处为主导,离退休老教师为主体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组织退下来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参与教学督导,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关工委成员刘波涛教授、校关工委秘书长、顾问杨明亮教授先后担任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学督导组组长。据不完全统计,曾任或现任校、院关工委成员中有60余位老同志担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本着“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原则,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深入教学一线,听课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深入院系,座谈交流,指导教案,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培训,增强青年教师责任心与使命感;指导教学竞赛,提升青年教师的参赛竞争力;进行专题调研,为改进教学管理献言献策等。我校教学督导“青蓝工程”品牌经验,曾多次在省教育厅关工委组织的研讨会上发言交流,2014年9月24日省教育厅关工委的高校“青蓝工程”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我校作了报道。
发挥特邀党建组织员作用,助力大学生党建工作
特邀党建组织员制度,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由北京部分高校首先创立的。2010年,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对在高校聘请离退休老党员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我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制度开始于2011年,校党委组织部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从离退休党员干部中选聘适合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老党员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协助学院党委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特邀党建组织员选聘采取校关工委和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党委推荐及学院党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经校党委组织部审核并经分管校领导同意颁发聘任证书,每次聘任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我校从2011年4月开始聘任第一批特邀党建组织员以来,被聘为校特邀党建组织员的老同志共82人次。校党委对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高度重视,定期举行特邀党建组织员聘任仪式、召开座谈会,对特邀党建组织员和学院党委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14年校党委组织部制定了《河南农业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细则(试行)》(校组〔2014〕13号),进一步规范了我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工作。特邀党建组织员协助学院党委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培养对象的集中培训、拟发展对象的公开答辩、受院党委委托入党前的谈话、审查入党有关材料以及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配合院党委在严把“入口”关、确保新党员质量以及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是发挥关工委组织优势和老同志政治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和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举措。
乘势而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和30周年之际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强调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厅字〔2021〕46号)、教育部党组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教党〔2021〕34号),中办国办46号文件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为做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也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离退〔2021〕218号)。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46号、教育部党组34号、省教育厅218号文件精神,我校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农大党发〔2021〕32号),为做好我校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校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时代对关工委工作新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关工委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校关工委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关工委驻会人员为主体的核心层、以校关工委委员中的老同志和二级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为主体的骨干层、以经常参加关工委活动的老同志为主体的参与层“三位一体”的关工委老同志工作队伍。工作中以发挥指导作用为重点,不断提升核心层;以增强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巩固骨干层;以创新工作载体为重点,不断扩大参与层,为做好关工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懂中国”活动成效显著
“读懂中国”活动是教育部关工委从2019年开始在全国高校持续开展的特色品牌活动。这项活动每年一个主题,结合党和国家发展历程重要节点,组织青年学生与亲身经历重大事件的本校“五老”结对交流,通过征文、微视频、舞台剧等形式展示、传播“五老”经历和感悟,使在校大学生受到生动鲜活的“四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信仰、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校关工委将“读懂中国”活动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精心策划、加强指导,全面部署、突出重点,各学院积极组织、认真实施,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离退休职工工作处等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协同,保证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通过学生对“五老”的采访、事迹的挖掘整理,使学生深受教育。据统计,三年来,在“读懂中国”活动中,全校18个学院组织学生撰写征文199篇,录制微视频23个,舞台剧1个。
我校选送的作品连续三年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关工委的评选中获奖。获教育部最佳征文1个、优秀征文1个;最佳微视频1个。获省征文组特等奖3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4个;省微视频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舞台剧一等奖1个。其中,2019年林学院关工委选送的征文《立德树人的典范——蒋建平教授》获省征文组特等奖、教育部最佳征文,并作为我省唯一高校参加全国优秀作品展播,文法学院关工委选送的微视频《“读懂中国”——张策专访》获省微视频组特等奖。2020年动物医学院关工委选送的微视频《先生》获省微视频组特等奖、教育部最佳微视频,入围教育部2020年“读懂中国”优秀作品展播,被评为全国30个优秀微视频之一;园艺学院关工委选送的征文《默默闪光,致敬一生耕耘》获省征文组特等奖、教育部优秀征文。2021年党委宣传部、农学院关工委选送的微视频《追光——玉米育种学家吴绍骙先生的红色信仰》获省微视频组特等奖;机电工程学院关工委选送的征文《平凡铸就非凡,党心历久弥坚》获省征文组特等奖等。校关工委连续三年获省教育厅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2019年、2020年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
在“读懂中国”活动中,学生采访“五老”52人:有 “ 一生追寻心中的红色信仰”、著名玉米育种学家吴绍骙,有“立德树人典范”、著名泡桐专家老校长蒋建平,有“一颗红心忠于党,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离休老干部司鸿瑞、张策、高仲贤,有将毕生科研转化结余80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著名禽病防治专家王泽霖,有被誉为“河南省蔬菜之父”、退休后仍奔忙在田间地头、被农民称为“菜农贴心人”的张绍文,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小麦专家郭天财等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直接参与采访、作品制作、撰写征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达2000余人,他们又通过制作的作品以讲故事、座谈交流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广为传播,使众多学生受到教育。通过持续开展“读懂中国”活动,不仅达到了“师生互动、同频共振,参与一个、受益一方”的效果,而且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院关工委工作的内生动力,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积累了经验。
学院关工委工作亮点纷呈
各学院关工委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院工作总体部署,主动融入思政工作体系,以创建“五好关工委”为抓手,为关工委老同志工作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使退休老同志在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青年教师业务提高、促进学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关工委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院关工委成立10年来,各学院立足本院实际、突出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着力培育、打造各具本院特色的关工委工作品牌:农学院的“指路明灯”导航活动、林学院的“创艺林苑”、动物医学院的“夕阳照青春大讲堂”、动物科技学院的“笃实讲堂”、机电工程学院的“红色火炬工作室”、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涯导航”、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阳光家园工作室”、烟草学院的“三助”育人、园艺学院的“大手拉小手,共筑园艺梦”、文法学院的“青蓝工程”等,促进了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在2014年、2018年省教育厅关工委两轮基层 “五好关工委”评选活动中,农学院、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文法学院等7个学院关工委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
百廿农大正青春,砥砺前行再辉煌。祝愿学校明天发展更加美好,早日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也愿关工委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校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
李世国
李世国,1956年3月生,河南新乡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农学院植保系,曾任植保系政治辅导员,林学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园艺学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林学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林学院党委书记,校党委办公室主任,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党校副校长。2016年退休,现任校关工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