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校庆征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在农大这些年

文春南

  “滔滔黄河岸边,有我们美丽的校园。农大人热爱绿色,甘愿为农业奉献。……”


  2006年,伴着悠扬的歌声,青春懵懂的我怀揣着激动忐忑的心情踏进了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内心悄悄种下拼搏的希望,却没想到从此结下了我与农大不解的缘分。2017年我有幸入职农大,无数思绪时常涌现,眼前景象也变得不太真切。


追忆学生时代

  “该起床了,抓紧时间去楼前广场”,寝室长催促下,室友八人匆忙起床,穿上统一的迷彩军训服,从古旧的红色8号楼宿舍奔出,汇入到庞大的集体队伍中。“团结、勤奋……求是、力行”,整齐嘹亮的口号在空中散开,振奋了那历经沧桑的法桐树,惊动了那欢快歌唱的鸟儿,经过层层传递,最后它又撞进了一个个学子的心田。军训中那严格的纪律、辛勤的汗水、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印象中。后来,我明白,这本来就该是青春的样子。


图片

  本科时期的文春南与室友合照(右一为文春南)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在繁忙的课程之余,游戏成了一些同学的消遣,敲击键盘的噼啪声音响彻深夜,让我难以入睡。


  我常常徘徊在校园里,去感受农大人发奋图强的力量。“同学,加入我们的英语晨读吧”,一个个先行者在晨风中朗读出饱满响亮的声音;“同学,你看看农大学子自修学习的斗志吧”,一个个奋斗者伏案学习直到深夜;“同学,你探索一下图书馆中无尽的知识宝藏吧”,无数的求知者沉浸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同学,你看那绿色农田中的奔波身影吧”,无数的逐梦人把汗水挥洒在试验田间。在吴绍骙前辈的塑像前,在图书馆的陈旧书架旁,无数农大人在苦苦思索,砥砺前行。“究竟我该怎么办?”我不能苦等未来,但是我能把握现在。我们没有时间迷茫,只有更努力地去探索,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其苦恼,我甘愿沉浸在图书中,接受知识的洗礼,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甘愿沉浸在自己的实验中,认真思考和解决自然的难题,用辛勤换取创造的快乐。不惧怕孤独,也不怕熬夜,用拼搏去感受充实的人生。


图片

本科毕业合照


图片

硕士研究生毕业合照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一个馍夹鸡蛋解决不了的,如果还不行,那就来两个。”食堂师傅熟练地夹起焦黄的煎鸡蛋,然后放进松软的馒头中间,鸡蛋和馒头的香气融为一体,这带给我们极大的满足。公道的价格和足够的份量,深受同学好评。民族餐厅距离宿舍比较近,我们宿舍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每天早上上课前,室友就互相提醒着去排队买,几乎每天一个馍夹鸡蛋,甚至有些争论不休的同学会把馍夹鸡蛋作为输赢的赌注。毕业多年后,同学们无不怀念学生时代的馍夹鸡蛋快乐。“农大的饭菜既便宜又好吃,尤其是(民族餐厅的)馍夹鸡蛋更是经典,听说十多年不涨价。”在我印象中,馍夹鸡蛋经历一次涨价风波,后来经学校协商,价格还维持低价。这让我想到了农大的“厚生丰民”理念,其实农大注重民生保障的传统一直都在,也希望延续下去。

看今朝青春洋溢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农大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教室、宿舍和食堂更加宽敞漂亮,环境优雅舒适。悄然间,学生主体由80后变成了00后,学生的面孔散发出新时代的自信光芒。我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校园,能够感受到一种奇妙的感觉,既看到了农大的过去,又正在参与到农大的现在和未来。新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农大的过去,又会怎样面对将来呢?


图片

文春南和学生合照


  “老师,请问怎样才能够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呢?”


  我猛一抬头,看到新的同学等待我的解答。我从他的面庞中看到十多年前我的身影,曾几何时,也许我也向导师问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想必也同样带着青春的年华、未来的困惑、希望的眼神以及那拼搏的力量。如今,我从一名学生变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将手中的知识和经验传承给新一代的他们,让我们汇聚起更大的力量去建立我们的伟大事业。正是靠着传承习惯,河南农大才最终壮大而枝繁叶茂。


  谨以我这有限的十余年向百廿农大致敬,我的青春有你参与,你的青春我也有幸参与!

作者简介

  刘波涛

  文春南,农学院中药06-1班,2006年9月入校,2010届本科毕业生。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10级研究生,2013年6月硕士毕业。2017年入职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