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学校发布“百廿农大正青春”校庆征文启事后,宣传部副部长周红飞同志两次约我写一篇关于校庆的回忆文章。虽感文采钝拙,然却之不恭,遂以2003年参与九十周年校庆校史展览馆建设工作的点滴记述于此,忝作交待。
我曾于1993年、2003年、2012年经历了三次校庆。1993年9月学校举办建校八十周年校庆时,我任教务处教材科科长,仅参与了提供本校教师出版专著、编写教材以供展览的校庆工作。2002年底学校筹备举办建校九十周年校庆时,我任宣传部副部长。宣传部承担了校庆画册的编撰、校庆宣传片制作和校史馆布展三项任务。画册和宣传片虽专业性艺术性很强,但属短小精悍之作;加之有八十周年校庆资料的基础,工作量相对较小。校史展览馆之前未有,其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是九十年校庆活动的重要基本建设任务,更是对外宣传交流、开展师生教育的永久性工程。
时任宣传部部长王宾齐召集我和副部长张倩华、办公室主任陈书章及校报编辑部主任孙淑娥、副主任张朝阳一众人等开会讨论,确定了以学校办学历史脉络为主线,以图片形式展示相关人物、实物、文物等内容的布展方案。
名师荟萃,泰斗云集
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病毒暴发,全国范围内禁足外出。我们无法到外地搜集校史资料,于是决定先从校内开始,从学校档案中挖掘整理早期教师的资料,作为校史布展的名师风采篇。经学校领导特批,在档案科张素英老师的指导配合下,宣传部众人以虔诚又崇敬的心情打开一卷卷学校早期的教师人事档案。大家围在档案室条案的四周,有的翻拍扫描照片,有的复印实物文档,有的摘抄人物简介……紧张有序地忙碌了一个多月,期间有惊喜、有惊叹、有惊奇、有惋惜,各种情绪交织。随着整理的人物资料越来越多,一幅幅名师先贤的精彩人生画卷呈现面前、跃然纸上,真所谓名师荟萃、泰斗云集。
吴肃(1871—1923),字一鲁,河南固始县人。1905年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林学硕士学位。1913年初至1917年任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首任校长。
王直青(1887—1958),名金吾,字直青,河南安阳县人。1914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农学专业;1916年转赴美国伊利诺、威斯康星、弗罗里达、佐治亚等地大学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曾先后任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万晋(1896—1973),字康民,河南罗山县人。1918年赴美国留学,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先后任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刘葆庆(1904—1978),字祝宜,河南修武县人。1928年毕业于省立中山大学农科,留校执教。著名小麦育种学家,河南小麦育种研究的先驱。
涂治(1903—1976),字策三,湖北黄陂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2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32至1939年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曾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
王鸣岐(1906—1995),名凤岗,号济熙,河南滑县人。著名微生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一级教授。193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并留校任教。1934年赴美国留学,193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河南大学农学院系主任、院长。
吴绍骙(1905—1998),安徽嘉山县人。著名玉米育种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4年赴美国留学,193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受聘河南大学农学院,先后任河南农学院副院长、河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
这是巍巍学府、煌煌上庠之佐证,也正应了梅贻琦先生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北寻觅,硕果频现
2003年仲夏,疫情结束,学校也临近暑假,我和朝阳先后赴省档案馆、图书馆,开封档案馆、图书馆,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乡、洛阳、南阳等处,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搜集能够用于布展的史料。期间拍摄复印的资料堆积如山,采访的人物数不胜数。
在开封图书馆查阅资料
记忆最深的是开封图书馆,我们曾多次到访,每次均有所获。尽管酷暑难耐,依然乐此不疲。由于查找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文献资料,许多档案馆、图书馆只让查阅案卷目录,想进一步阅卷多不被允许,因为当时的文献资料大多没有电子化,存放近百年的文献资料人为翻阅很容易损毁。而开封图书馆当时已经把早期的资料拍成了胶片,通过投影可以逐页翻看。不过那时不像现在,投影仪投在墙壁的屏幕上,人在空调屋里坐在沙发上喝着茶水就可以阅看。当时那里的投影机型如同一个电视柜,人脸趴在柜面上,光线从头上方投射下来,图片文字投影到柜面上,由于光线和投影的画面清晰度较低,不要说我这个近视眼,连朝阳眼不近视脸也要贴近柜面才能勉强看清楚内容。这样一卷卷的查找甄别,一页页的翻看辨析,炎热的盛夏,闷热的房间,再加光线的照射,一会儿汗水就浸湿了衣衫、模糊了双眼,滴落在屏幕上。我们顾不上擦脸,但要及时把滴在屏幕上的汗水擦去,以免损坏设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省内外东奔西走、南找北寻,终有收获。
民国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版),其中丙编“教育概况”中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元年(1912年)十一月准立案。”
《开封教育志》(1991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中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设办公处于前营门,一九一四年中州公学停办后,即迁校于繁塔寺明道书院二程夫子祠。”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首任校长吴肃《为呈请转咨立案事案查》的手迹:“因敝校于民国元年(1912年),呈奉部准开办……”
1912年11月2日《自由报》第七版文章《高等学校改办农业并合并中等农校之办法》中载:“近陈学司(陈善同)以现奉部令将各省高等学校裁撤,故本省有改办高等农业(即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议,并原有之中等农校为一处,籍省经费。其办法列左:(一)选择校址,高等农业宜仍仿中等农校办法设立宋门闾外。在农事试验场近旁,另行购地百亩作为建筑校舍、操场及制造场试验之用……”
1913年3月20日起,《时事豫报》连续登载半个多月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招考延期》的招生简章中载:“兹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伊始,先设农学、林学两科,于本科之前设置预科两班,每班定额八十名,今将招生各项开列如下:一、资格:中学毕业或与中学毕业有同等程度实验合格者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二、纳费:(甲)入学保证金三元报名时缴纳,试验未取者退还,取而不到校、肄业与中途因事斥除或无故退学者概不退还;(乙)学费每年十八元;(丙)书籍仪器费每年四元,讲义课本图画纸几何器试卷及各种试验品等有校中制备余均有学生自给,操衣亦一律自备,惟须遵照本校所定式样。学费书籍费两种均于每年八月入校前缴清,惟第一次须于本年四月入校前缴纳,扣至民国三年七月底为一学年。因自本年四月至七月底为甄别期不收费。三、地址:暂设河南高等学校西边俟城外落成后即行迁入。四、毕业:本科三年毕业。于本科之前各设置预科一年务期,及入本科程度为合格。若一年后程度不足得酌量延期。五、报名:延至本年阳历四月二十号截止,合格学生务各携带文凭及四寸相片来校报名。六、试验:俟报名截止后即行定期考试,其试验科目分五门:一国文,二英文或德文,三算学,四博物,五理化。七、宿舍:寄宿舍由本校指定,不得任意散住,一律不收宿舍费,惟宿舍内伙食、灯油、煤炭等物概由学生自备。八、甄别:本年暑假前甄别一次,不及格者退学,除保证金外余费一概退还。”
1913年5月13日,《自由报》登载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学典礼的新闻报道:“日昨(5月12日)为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始业之期。教育内务实业各司长均莅该校。首由学生向国旗、校旗行三鞠躬礼,次向各司长、校长、职教员行一鞠躬礼。校长吴一鲁君致训词。各司长亦各致训词。礼毕摄影。校内布置整齐,生徒亦均气象活泼。所致各训词内勉励学生无微不至。中州将来农业之发达不卜可知矣。”
......
上述资料虽与1993年举办八十周年校庆时认定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于1913年建校的时间有出入,但发现这些资料已是2003年的6至7月份,学校于2003年9月举办九十周年校庆公告已在《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发布,来不及再找资料佐证以确认更改,只能暂时将这些线索资料搁置存疑。时任校领导指示,上述资料在校史展览中可以展出。2003年8月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农业大学校史》也将其载入予以认可。
由此发轫,校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加有力的证据。2011年6月20日张朝阳在台湾“国史馆”发现民国教育部专字第895号档案《河南农业专校准立案卷》及更多校史资料后,河南农业大学建校渊源有了明确导向。学校于2011年8月20日举行了河南农业大学建校渊源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结论:“河南农业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河南大学堂。”再综合各类文献,确定河南大学堂首届学生开学日期为1902年7月6日,这也是河南农业大学将于2022年7月6日举办建校120周年庆典的依据。
追寻先辈足迹,传承家国情怀
据1993年学校举办建校八十周年校庆时编写的校史记载,学校经多次搬迁、数易校址,开封、镇平、嵩县潭头镇、淅川、陕西省宝鸡石羊庙、武城寺、开封、苏州、开封、郑州、许昌、郑州,长长的地名无声昭示着学校百折不挠的坎坷历程。
1913年初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设办公处于开封前营门高等学校旧址。
1914年迁址开封南关繁塔寺二程夫子祠。1927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与中州大学合并为国立开封第五中山大学,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称为中山大学农科。1930年开封第五中山大学改称河南大学,农科改称为河南大学农学院。
1937年,华北沦陷,河南大学农学院随省政府迁往豫西南重镇镇平。
1939年5月,北越伏牛山,经方城、叶县、宝丰、临汝、宜阳、伊川到达嵩县潭头镇(现属栾川县)。
1944年春,又经庙子、栾川、越摩天岭、过西坪到达淅川荆紫关。
1945年3月再迁往陕西省宝鸡石羊庙、武城寺。
1945年10月返回开封繁塔寺原校址。
1948年8月,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农学院在苏州狮子林公园办学。
1949年7月,重返开封。
1952年,第一次全国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重新独立建制为河南农学院。
1956年5月,搬迁至郑州市文化路95号。
1974年3月,迁至许昌蒋李集。
1979年4月,省委下文搬回郑州;1982年秋师生全部搬离许昌、搬至郑州。
1984年学校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为搜集校史布展史料及画册、宣传片的制作素材,我和朝阳、电教室的王跃等同志重走了上述办学路,省内多是周长友师傅开车前往,其中有的地方更是多次探访。
开封繁塔旁,残存的“十”字教学楼尚在,应是农学院搬迁郑州前的主要建筑,搬离后成为开封卷烟厂职工宿舍,时已破败弃用。当时曾想学校可否拨一笔款进行修缮,终也没提,十年后再去已不复存在。值得欣慰的是禹王台南侧乾河沿的十余排当年教师宿舍和禹王台公园内两层欧式建筑风格的图书馆还保存完好。
站在繁塔下,我们曾多次凭吊两幅图片中的画面:一幅是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时期欧式建筑风格的校舍和学校大门,罗马柱大门上方“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校名依稀可辨;一幅是农事试验场内教授头戴礼帽,西装革履,扬鞭扶犁耕种的场景。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作为当时的高等农业教育机构,师资多是留学欧美、日本等的饱学之士。两幅图片既体现了中西结合包容开放的办学理念,又体现了今日龙子湖校区欧式建筑群对当年的致敬和传承。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旧址
河南大学农学院时期的图书馆
在镇平安国城,我们瞻仰了当年作为教室的庙宇。
在嵩县潭头镇(现属栾川县),我们走进前辈学习生活的农院、田野,拜访健在的房东和当年协助师生进行耕种实验的农民。驻足在村头桥身两侧刻满精美狮子的石桥上,仿佛听到学子们烽火硝烟中的朗朗书声,看到老师们颠沛流离中诲人不倦躬耕田野的身影,感悟到老校长王直青被俘后不甘受辱、愤而舍身跳崖的悲壮。
嵩县潭头寻访历史遗迹
在一足踏三省的淅川县荆紫关门下,宝鸡石羊庙的石羊前,苏州狮子林公园的凉亭内,我们追寻先辈薪火相传、百折未悔的献身精神、家国情怀,深深感到这不正是吾辈所应敬仰、展示、传承的吗?!
齐心协力,展馆落成
校史布展小组将各地搜集查找到的资料经过筛选、甄别,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为节省经费,根据朝阳建议,学校专门购置了一台扫描仪,由他操作把纳入布展的所有资料扫描成电子版,并逐版编排、设计、修改,汇集制作成140个版面。经领导审阅,学校研究后同意拨款三万元请专业印刷公司彩色喷涂在140张纸板上,纸板悬挂在定做的既可固定又能移动的“门”字型不锈钢框架内,依次摆放在新建成的农业资源标本馆的一楼大厅内,即成校史展览馆。
校史展览馆以图片为主,以办学历史为序,通过图片和文字解说,全方位展示了学校九十年的办学历史、光荣传统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强劲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农大厚重的历史和勃勃生机。
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一是前言(学校简介、领导题词、学校历史沿革表),二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前身(1913年春-1927年8月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名录、名师荟萃、建校缘起、系科设置、思想传播),三是艰难成长的河南大学农学院(1927年7月-1952年8月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名录、泰斗云集、成长发展、迁徙办学历程、抗战中教学科研),四是调整变革中的河南农学院(1952年9月到1984年12月书记院长名录、领导关怀、迁址郑州、教学科研),五是改革发展中的河南农业大学(1985年1月-1992年1月的书记校长名录、教学、科研成果一览表、师资队伍、名师风采),六是今日农大(1992年1月-2002年12月领导关怀、改革发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三农服务、友好往来、精神文明、校园景观)。
2003年9月24日,河南农业大学校史展览馆揭牌仪式在新落成的标本馆大楼举行。时任校党委书记赵鹏、校长张百良为校史展览馆揭牌。时任校领导杨德东、王文豪、王玉斌、李少兰、景照辉出席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后,校领导参观了校史展,听取了解说员详细讲解。
校史展览馆揭牌仪式
校政【2003】22号文件《河南农业大学校庆工作总结》中记载:“校史展览馆是校庆活动基本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对师生长期进行校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校史展览馆共设计140个展板,从六个方面,分三个时期表现九十周年办学历程,资料丰富翔实,可读性强。《河南农业大学画册》装帧精美,给嘉宾校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原传薪火、百折犹未悔》(校史音像版)从音像方面搜寻、整理、保存了有关资料,记载了学校历史。”
至此,宣传部的同志们圆满完成了九十周年校庆的各项任务。
光阴荏苒,从2003年我有幸参与校庆算起,已近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农大人一直在孜孜追求更高的目标、更好的发展。如今,学校一百二十岁生日即将到来,大家都满怀喜悦期待学校百廿庆典。薪火相传双甲子,弘农育人创一流。作为农大人,我们都是传承者,有一份光就要发一份热,让星星之光汇聚成灼灼火炬,为我农大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赵民善 男 中共党员 1963年4月生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毕业,先后在学校教务处、宣传统战部、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电工程学院、校纪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