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治(1903~1976),湖北黄陂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2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32~1939年任农学院教授、院长。
涂治学识渊博,政治进步,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学部委员、新疆农林厅厅长、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新疆自治区科协主席、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一至四届委员等职。
1901 年2 月,涂治出生于一个官宦书香之家,5 岁读书,7 岁起上小学,读中学。1915 年,涂治14 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平清华学校,离家赴校求学。震撼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激于满腔的爱国热情,不顾重重阻拦,上街参加游行,受到这一伟大的新文化运动的洗礼。1924 年清华毕业后考取公费生,与同班同学周培源一道赴美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和研究院攻读作物育种学和植物病理学,由于他学习刻苦,五年中连续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29 年,他从美国回归祖国任岭南大学副教授;1932 年受聘于河南大学,任农学院副教授:1932 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涂治在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期间,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积极聘请有名气的专家教授来校任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在他任院长期间,农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名家云集,如李先闻、乐天宇、彭谦、邵德伟、许振英、王鸣岐等都学有专长,在当时很有名气1935 年涂治、李先闻在美国《Phytopatology》杂志上发表了《华北粟抗黑穗病试验》报告。
1939 年4月,涂治进入新疆,历任新疆农学院教务长、院长和八一农学院院长,期间提出“教用结合,学用一致”的教学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教学方针,对新疆的教育和科学事业的繁荣,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50 年代起,涂治在新疆指导 80 多个县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推选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创造了大面积粮棉丰产的奇迹。在他领导下建立了农业试验场(站)和农林牧科学研究所,应用核辐射选育新品种,进行喷灌、滴灌试验,推广水稻塑料薄膜育秧,同时还创办了新疆八一农学院,并翻译了李森科的《植物的阶段发育》、帕·格·纳依丁的《粒肥》等著作,曾两次赴前苏联进行学术交流。此外,他还从事了小麦抗锈育种和黄瓜抗白粉病无性杂交等研究工作,撰写了《棉花烂根病的防治》《关于实行牧草田轮作制的问题》等 10 余篇论著。晚年发表的《关于自治区打好农业生产仗的几点意见》,是他在新疆工作近 40 年研究新疆农业生产的一个科学总结,提出了发展新疆农业生产的若干战略性措施。
涂治不仅治学严谨而且政治思想敏锐,在进行教学科研的同时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他全力支持进步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并亲自投身到斗争洪流中去。在白色恐怖笼罩、暗探特务横行的情况下,他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河南大学教授中屈指可数的中共地下党员之一。1942 年5 月,盛世才以捏造的“涂治暴动案”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经受了历时3 个月的严刑拷打,使腿部致残直至 1945 年才被保释监外医疗。1948 年他和革命青年领导人罗志秘密成立革命组织“战斗社”,出版《战斗报》,唤起新疆各族人民的革命觉悟,为完成新疆和平解放大业作出了贡献。1949 年9月,他出席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且他与新疆少数民族同志亲密团结、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忠心耿耿地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的模范事迹受到赞扬。1950 年1月,涂治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名战士,涂治同志以更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了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洪流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涂治长期担任新疆农业厅厅长、八一农学院院长和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他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方针,坚持走农林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道路,重视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强调因地制宜地解决新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建立了农科教体系,促进科研、生产、教学相结合,为新疆农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翻译出版过近百万字的农业科技丛书和专著,撰写过 51 篇学术论文。
涂治曾荣获西北野战军颁发的“毛泽东奖章”和“西北解放纪念章”等荣誉。